气滞

  指气的运行不畅,滞不通的病机变化。

  气滞的形成,主要由于情志抑郁,或痰湿、食积、热郁、瘀血等有形之邪气机,影响气的运行;或外邪侵,阻遏气机;或因脏腑功能失调,如肝气失于疏泄、大肠失于传导;或气虚运行无力等,皆可形成局部的气机不畅或郁滞,从而导致某些脏腑、经络的功能障碍。气滞一般属于邪实为患,但亦有因气虚推动无力而郁滞者。由于脏腑在全身气机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,肝脾宜升,肺胃宜降,故脏腑气滞多以肺、肝、脾胃为多见。

  气滞的临床表现有多个方面:气滞于某一经络或局部,可出现相应部位的胀满、疼痛。如肺气壅塞,见胸闷、咳喘;肝郁气滞,见情志不畅、胁肋或少腹胀痛;脾胃气滞,见脘腹胀痛,休作有时,大便秘结等。气滞的表现虽然各不一样,但共同的病理表现特点不外闷、胀、痛。若因气虚而滞者,一般在闷、胀、痛方面不如实证明显,并兼见相应的气虚征象。

  气滞影响及血,则血行不利;影响津液,则津液输布不畅。故气滞可引起血瘀、津停,形成瘀血、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。气滞日久,还可郁而化热化火。